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潜力分析

发布日期:
2025-08-08

浏览次数:

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当下,低附加值、简单的体力劳动正逐步被机器替代,清洁作为生产生活中的刚性需求,也迎来了变革。商用清洁机器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历史舞台,其市场潜力值得深入探究。

商用清洁机器人

一、市场兴起的驱动因素:技术与需求的双重推力

从市场兴起的驱动因素来看,技术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为商用清洁机器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技术层面,自动驾驶技术在经历资本和研发周期后逐渐走向落地,商用清洁机器人作为低速无人驾驶载体,其导航避障、人机交互等都依赖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支持。同时,商用清洁机器人在商场、园区、写字楼等复杂场景中积累的海量数据,还能反哺自动驾驶技术,为其从低速向高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,这也吸引了不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跨界涉足商用清洁领域。

市场层面,清洁行业的人力困境日益凸显。目前市场上清洁从业人员数量庞大,其中不少人专门从事地面清洁工作,人力成本逐年攀升。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,保洁工作因体力消耗大且社会印象偏向“脏活儿累活儿”,面临着劳动力大量缺失的问题,年轻人也不愿从事此类工作,未来保洁行业招工难的窘境难以避免。在此情况下,利用机器人解决清洁痛点成为更佳选择,这为商用清洁机器人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
二、产品定位的关键:回归清洁工具本质

然而,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也面临着产品定位的难题,即究竟是“机器人”还是“清洁工具”。若定义为机器人,企业会将资源更多倾斜到技术侧,投入大量经费研究自动驾驶、视觉识别等技术,以提高智能化程度,但这会导致成本高居不下,产品价格昂贵,难以被客户接受。若定义为清洁工具,企业则更侧重于清洁结构的创新,以解决客户实际的清洁痛点。

事实上,商用清洁机器人应回归解决客户清洁痛点的本质,作为更智能的清洁工具存在。其逻辑是将常见的清洁作业任务标准化,交由机器完成,而让保洁员去处理更复杂的清洁任务,这样更符合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以及未来清洁劳动力缺失的大趋势,也更能实现商业闭环,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。

三、市场竞争态势:多方入局推动行业进步

从市场竞争态势来看,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商用清洁机器人赛道,既有大厂背景的企业,也有来自自动驾驶领域、消费类领域以及餐饮配送领域的企业,还有大量创业公司。在资本的助力下,各企业积极组建团队、研发技术、迭代产品,市场进入了拼产品、拼技术以及市场落地的“内卷时刻”。

这种激烈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优化,使得商用清洁机器人的性能不断提升,更能满足市场需求,从而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。

四、国内市场的挑战:需求与困境并存

国内市场虽然需求巨大,但竞争激烈且面临诸多挑战。一方面,商用清洁机器人作为toB产品,客户除了关注投资回报率,还高度依赖渠道关系,企业谈下客户需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,边际成本高,容易使产品型公司变成项目公司,且toB业务利益链条复杂,流程成本压低产品毛利,导致企业盈利困难。另一方面,国内物业分散,不同运营方的决策逻辑截然不同,难以实现标准化推广,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。

五、出海新路径:拓展市场潜力的重要选择

在此情况下,出海成为商用清洁机器人企业的重要选择,也为市场潜力的释放开辟了新路径。一些海外市场因人口老龄化严重,清洁行业劳动力奇缺,人力成本极高,对清洁机器人的需求非常迫切,且客户对投资回报率的考量相对宽松。同时,部分海外市场的清洁标准要求高、流程标准化,物业相对统一,一旦打开市场,便于规模化出货。

例如,日本市场便是不少企业出海的优选,其对清洁的高要求和统一的物业格局,为商用清洁机器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。不过,出海也面临着产品定制和渠道疏通的挑战,海外市场对产品有特殊需求,且存在独特的商业文化,进入当地市场往往需要借助商社等渠道,这对企业的产品适配能力和渠道拓展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。

总体而言,商用清洁机器人凭借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刚性需求,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。尽管目前面临产品定位、国内市场竞争以及出海挑战等问题,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、产品的持续优化以及海外市场的逐步开拓,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。